瑞金名人|共产党人何凤山
何凤山,1917年6月出生,江西省瑞金县沿岗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亲历2万5千里长征,三次翻越雪山草地到达延安。参加红军学校学习后,任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随同周恩来副主席参加了“西安事变”谈判中的机要通讯工作。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三级八一勋章、朝鲜国旗功勋荣誉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从沿岗走出的何凤山成了记者此行的采访重心。在村中的老屋小组,记者见到了村干部曾忠明,“统计数据上我们村子里有111位烈士,但是了解过去历史的老人们大多数都走了,我爷爷曾经跟何凤山在一个军团,在我小时候,他讲过一个关于何凤山的传奇故事,我印象很深刻。”曾忠明说,爷爷曾惠才生于1892年,早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他于1934年参加长征,与何凤山共同在红五军团。“何凤山是红五军团的宣传员,那时候他才14、5岁的样子,他的工作主要负责刷写宣传墙报和标语。”在一次宣传任务重,何凤山和另外一个小战士一起刷写标语,敌机在空中投掷炸弹,在这危急时刻,何凤山赶忙趴到地上,另一个战士则覆盖在他身上,敌机炸弹投过后,同行的小战士被炸死,而何凤山安然无恙。“听说了那次事故后,我爷爷特意到看望何凤山,他说大难无恙,这个人肯定是传奇人物。”
从村委会步行数百米,来到何氏老祠堂,祠堂周围杂草丛生,部分墙体已经倒塌,精美的雕花窗棂刻写着时光的痕迹。“这个祠堂一看风水位置就很好,是能出大人物的地方。”曾忠明从风水堪舆的角度解释何凤山为何氏带来的荣耀。
在老祠堂后一栋两层楼房内,记者见到了何梧祥,他对何凤山的事情曾有耳闻。“何凤山的父亲叫何明琴,他是家里的独子,何凤山小时候很顽皮,经常捣乱,读书读到四年级就没有再上学了。”何梧祥说,自己比何凤山小15岁,所以并没有见过他的样子。
时代造就了传奇,从山野中走出的少年跟着红军部队南征北战,开启了战功赫赫的戎马征途。“1984年,何凤山曾经回到沿岗,我也在一起接待了他。回来后,他去拜访了一位远亲表姐,打听炉坑村一位曾姓烈士,这位同乡在长征途中曾经背过他,救过何凤山一命,但是这次打听没有任何结果。”曾忠明说道。
2017年,是何凤山诞辰100周年,又恰逢孟良崮战役胜利70周年。
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六纵作为粟裕司令员留在鲁南的一支奇兵发挥重要作用,在整个战役完成合围的关键时刻,六纵抢占沂蒙公路上的重镇垛庄,及时切断整编七十四师的唯一退路,实现了对整编七十四师的合围,迫使敌人退守孟良崮固守待援。何凤山时任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代理团长,担负指挥部队主攻整编七十四师指挥部的光荣任务。这次战斗经历在何凤山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1979年,何凤山将军回老部队24军时,给战士们讲孟良崮战役的战斗经历
1989年8月8日《解放军报》第4版曾刊发何凤山的文章《关于张灵甫之死的历史真相》,该文回溯了70年前真实的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16日,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遵照陈(毅)粟(裕)首长命令,于下午2时再次对敌整编七十四师发起总攻击。何凤山当时是第六纵队特务团副团长,率领该团一营参加了总攻孟良崮的围歼战斗。
特务团是纵队的直属部队,人员精干、战斗力强,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特务团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战时总是配置在纵队指挥部的周围,担任警戒、侦察、机动等重要任务。此时,调动特务团突击整编七十四师指挥所,说明战斗已进入最关键的时刻。
接到命令后,何凤山立刻带领部队向孟良崮急速推进,并以猛烈的火力扫清外围的敌人防线。经过几次激烈争夺,一营攻占了半山腰的小山包,将临时指挥所设在山包上。以此为依托,何凤山召集营连指挥员观察地形,布置进攻方案,迅速向各连下达攻击命令。按照部署,一营三个连呈品字队形,以三连为刀尖;三连又排成品字形,以一个排为刀尖。战士们利用地形岩石为掩护,跳跃式前进。敌方防御区域较宽,又居高临下,形成交叉火力。我主攻方向两翼受到敌火力压制,每前进一步都有许多战士倒下。
经过反复拼杀,何凤山率队活捉了敌整编七十四师参谋长魏振钺。解放军队伍乘胜向孟良崮崮顶北侧山洞敌整编七十四师指挥所前进。师长张灵甫组织残部千余人,在崮顶利用洞穴、石岩、山缝固守顽抗。解放军队伍发挥火力,勇猛冲杀,白刃格斗,迅速全歼了洞外之敌。在战火交锋中,张灵甫战死。
至此,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指挥所被何凤山率领的第六纵队特务团胜利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