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墨的前世今生

创建时间:2022-06-27 10:31
网站首页    红色资源    瑞墨的前世今生
浏览量:0
收藏

瑞金市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吴志锋  “瑞金墨、雩都烟、杭州扇、广东盐……”在闽粤赣客家地区广为传诵的《客家三字经》里,瑞墨是文房类唯一编入正文的特产。瑞墨因其自古产自江西瑞金而得名,是瑞金三宝(瑞墨、红色歌舞、红都版画)之首,制墨技艺在瑞金传承近千年,故名瑞墨。叶坪查森山制墨作坊是全国唯一仅存的中国瑞墨古法制作作坊。近日,笔者来到瑞金,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墨的前世今生。

 

 

瑞墨质地细腻,黝黑发亮,墨汁泛紫光,气味芬芳,质量上乘,宜书宜画宜藏。在清代,瑞墨比肩徽墨,岁岁进贡朝廷,行销于二十三行省,销路之广与徽墨并驾齐驱,是传统墨锭中的璀璨明珠。其中景室真香墨,是清朝瑞墨贡品墨锭之一,由清朝嘉道年间查森山制墨作坊手工制作。

 

“东明观内燃清烟,墨祖坡公对无言。辗转承袭无岁月,抬头细数已千年。”诗中所言“坡公”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文豪苏东坡,被墨坊奉为祖师爷,墨坊至今保留了每年大年初五祭拜坡公祖师的传统。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寓瑞金东明观数月,白天畅游瑞邑山水,吟诗题句。夜间则常与观中老道秉松明而论道,写下《瑞金东明观》“咫尺仙都隔尘世,门前车马任纵横”之句。

 

瑞墨发端于北宋,历元、明数代,盛行于清。至清康熙元年(1662年),徽州歙县制墨工人将桐油点烟制墨技术传入瑞金,开始盛产墨锭,并行销各地,瑞墨开始名声大噪,深受乾隆皇帝及大臣的喜爱和热捧。清道光元年(1821年),瑞墨被道光皇帝列为指定贡品,岁岁进贡朝廷。乾隆、嘉庆至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年年奉旨进贡。《清宫贡档》多次出现瑞金墨、五色锭等瑞墨作为贡墨批量进贡朝廷的记录,部分贡墨至今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

 

查森山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是瑞墨制作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并以姓名为坊号,以瑞墨为品牌。至嘉庆初年,承顶贡墨制作,此时为作坊的鼎盛时期。至清末及民国,由于战乱和西方新兴文具革新等因素,对墨锭的需求逐渐萎缩,瑞墨制作作坊和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几近失传,其制作工艺为少数人所掌握,查森山作坊坊主朱云标便是其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成立,因造币所用进口油墨需从上海白区购买,非常昂贵。朱云标主动将视为珍宝的瑞墨制墨配方告诉行长,依照制墨配方成功试制出优质造币油墨,列为苏维埃中央造币厂造币专用油墨,为红色金融及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后来,朱云标经人介绍,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从参加苏维埃乡政府基层工作干起,一直做到瑞金苏维埃农工部部长,直至红军战略转移时,因工作需要留守瑞金本地,转至地下。朱云标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一生无儿无女,将其查森山作坊连同瑞墨制作工艺悉数传于其徒杨南昌,终老于瑞金叶坪光荣敬老院。

 

瑞墨分松烟墨、油烟墨和朱砂墨等,制作过程烦琐,主要有八大类工序约六十四道工艺。炼烟、熬胶、和剂、成型、晾灰、入库、整妆、出库,每一道工艺都马虎不得。清代查森山札记描述瑞墨:“陈烟三年,炼锭一年,陈墨又三年,历春秋七载,佳墨始成。”坡公古法所传,制墨熔炼之法要“行之以火,辅之以水,金木杵之,药石以点化之,金木交克而水火既济,始凝化成黑土,此乃真墨。”查森山制墨作坊位于瑞金叶坪脚陂村老圩,肇始于康乾时期的贡墨作坊,几经朝代更替及战乱,历代坊主皆竭力经营,而使得其声名三百年未坠,薪火不断,连续六朝为皇帝制作贡墨,是一家连续给皇帝进贡贡墨时间最长的老作坊。作为一家连续存世经营三百年的老字号,查森山作坊所持有的秘传配方及古法秘传工艺经历代传人的口口相传和不断改良,制作一锭好贡墨,从点烟到出库,需历时7年。

 

近日,瑞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永洪特制作了一款苏维埃的纪念墨,“我有责任有义务将瑞墨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杨永洪表示。此前,朱云标将查森山传给徒弟杨南昌,杨南昌又传给儿子杨永洪。2011年,瑞墨制作技艺被列为瑞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被列为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杨永洪努力让千年瑞墨焕发光彩。

 

目前,查森山作坊定位为贡品级专业市场,严格遵照古法制作,原料太难得,开足马力年产量仍仅2000余锭。面临严重失传的境地,作为中国古代制墨业中的重要一脉,中国瑞墨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并在苏区时期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历史上瑞墨与徽墨是相当的地位,对系统、全面研究我国古代制墨业及制墨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