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根丨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

创建时间:2022-06-18 10:58
网站首页    追根溯源    红色寻根丨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
浏览量:0
收藏

2003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长刘云山在瑞金瞻仰了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和革命旧址。他说,瑞金有着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这些红色文化优势是别人抢不去、夺不走的。瑞金不是江西的瑞金,而是全国人民的瑞金,整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不是这一个地区的,而是属于全国和全党的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十分重视宣传工作,设立了党的宣传机构。从党的一大到六大,李达、蔡和森、罗章龙、彭述之、瞿秋白、罗绮园、李立三、沈泽民等曾负责中共中央宣传工作。

 

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布成立,内设宣传部,顾作霖任部长。中共苏区中央局一直随红军总部行动,几经辗转,于1931年9月迁驻瑞金叶坪。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瑞金,驻沙洲坝下肖杨氏私祠。同年4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从瑞金叶坪迁至沙洲坝下肖,与中共临时中央合署办公。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组建新的中共中央局,下设宣传部,张闻天为部长,潘汉年为副部长。1934年7月,宣传部随中共中央机关由沙洲坝下肖迁驻瑞金云石山马道口。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

 

 

沙洲坝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明确工作任务,结合党和苏维埃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政府、军队、群团组织宣传工作的发展,使广大苏区军民对马列主义、党的性质、苏维埃政府的各项政策主张以及红军的根本宗旨等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明确宣传鼓动任务

1931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指出了苏区宣传鼓动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指明了方向。决议强调:一切我们党与苏维埃的口号,我们的政策,必须是有大多数工农群众所了解,所拥护,并且为了这些口号与政策而做坚决的斗争。这是我们宣传鼓动工作的基本目的。决议提出:苏区各中央局都要有健全的宣传部,统一领导苏区内一切宣传鼓动工作:要创办党的和苏维埃的机关报,及当地小报和乡村壁报,并组织读报小组,宣传党纲、党的政策、苏维埃政策及各种中心工作;要编辑出版各种通俗册子,作反帝拥苏、土地革命等的宣传与鼓动:要成立党校,培养党、苏维埃与工会的干部;要利用公开会议与群众大会以及欢送红军各种纪念节和春耕秋收等一切机会做广大的宣传鼓动工作;红军兵士也是宣传员鼓动员,要对俘虏兵特别是白军士兵加强宣传鼓动工作;在苏区内要做公开的共产主义宣传及国际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发展俱乐部、游艺会、晚会等工作,并开展革命竞赛、模范队等运动;还要经常派人到邻近白区做宣传鼓动工作等。

 

二、统一宣传鼓动口径

1931年中共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强调:一切纪念节在苏区都应该是广大的宣传鼓动的日子。……在苏区内除了各种纪念节外,必须举行各种宣传鼓动的运动。针对相关活动和事件,也会专门印发宣传提纲,统一宣传鼓动口径。在纪念活动中,都会统一宣传口号和标语。

 

三、改进宣传鼓动作风

1931年《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指出:在实现实际工作转变的关头,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同样的要求根本的转变。1933年9月30日,张闻天在《斗争》中刊登《关于新的领导方式(四)——再次谈学习领导群众的艺术》对宣传工作中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进行批评,指出要学会做活泼的具体的群众的宣传工作。1933年2月4日,杨尚昆在发表的《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文章中,指出了当前宣传鼓动工作的各种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方法。1933年12月12日,张闻天在《斗争》第38期《关于我们的报纸!》一文指出了报纸的基本工作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不但要使我们的报纸成为集体的宣传者,而且也要它成为群众运动的组织者”的希望。

 

中央局宣传部给各级党部宣传部的一封信

 

 

四、创新宣传鼓动形式

 

1931年《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提出了苏区宣传鼓动工作的22条具体措施,总结和反映了各苏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的经验。这些措施在中央苏区宣传鼓动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发展。

 

1. 报刊宣传。创办出版各种报纸刊物,是苏区开展宣传工作的重要形式。当时中共中央一再强调各地党部要创办报刊,加强宣传工作,要与一切忽视报刊组织作用的倾向作斗争。苏区党代会也强调要创办健全的党报,反对忽视党报作用的倾向。苏区时期,从中央局到各省、县一级的党政军群领导机关,都创办了大量报刊。连同各种油印的、传单式的小报,据不完全统计,达到一百几十种之多。

 

2. 书籍宣传。在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央出版局、红旗出版社和中央印刷厂等出版印刷机构,采用石印、油印、铅印等多种形式,出版了大量的政治理论图文和文化教育书籍及各类宣传小册子。这些报刊和图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力地宣传了党和苏维埃的纲领、路线、政策及各项中心任务,宣传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宣传了苏区的火热斗争、建设成就和军民的精神风貌,有效地发挥了教育作用。

 

3. 标语宣传。标语宣传主要是用石灰刷写于墙壁显眼之处,要求“写字要正楷以愈大愈好,要用梯子写得高,使敌人不能随便涂抹”。在中央苏区赣南,迄今很多村镇仍然可以见到当年红军宣传兵留下的标语及部队的番号,这些标语口号鲜明醒目,宣传效果十分强烈。

 

4. 漫画宣传。报刊经常刊登各类美术作品,还专门出版有《红星画报》《运动画报》等美术刊物。另外,在显眼的墙壁上到处都绘有一幅幅一组组的宣传画、漫画等,宣传效果十分强烈。

 

红军反“围剿”宣传动员画

 

5. 布告宣传。张贴布告、宣言,是红军沿途行军最主要的宣传手段。如1929年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时沿途张贴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短短557个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却将红军的政治主张说得清清楚楚。

 

6. 传单宣传。红军每到一地,都会迅速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所到之处,张贴布告刷写标语,呼喊口号,散发传单,召集群众大会,深入发动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地方群众说:“红军一到,满街鲜红,等于过年。”这些宣传单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有力地宣传了党的政策主张和红军的宗旨。

 

7. 文艺宣传。当时红军连队设有俱乐部,1931年冬红军学校成立了“八一”剧团,1932年9月正式成立了工农剧社,1934年初还创办高尔基戏剧学校,设有话剧、舞蹈、歌咏等专业班。每逢纪念节艺晚会,节目有话剧、歌舞、相声、双簧等。当时中央苏区有赵品三、李伯钊、沙可夫、钱壮飞、石联星等艺术家,他们创作了《来学习吧》《你是哪个部队》《谁的世界》等一批单命话剧。时任红一军团十一师政委、军团保卫局局长的罗瑞卿同志亲自参与编辑和演出了《活捉张辉瓒》《杀上庐山》《庐山雪》《谁养活谁》等剧目。《活捉张辉瓒》在反“围剿”胜利后连夜编排,第二天祝捷大会上就登台演出(罗瑞卿饰演蒋介石),受到热烈欢迎,俘虏们则更是惊奇不已。

 

8. 口头宣传。口头宣传的主要形式有个别交谈、喊话、演讲等。当时红军游击到达一个城镇,红军宣传兵都要手持红旗串大街小巷、进酒店茶馆作个别宣传或按户宣传,然后召集群众大会进行宣传鼓动,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大会、宣判大会进行演讲宣传、报告动员,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这是苏区常用的宣传形式。对红军的宣传鼓动,休整时有,宿营时有,行军作战时也有。休整时早晚列队呼口号,组织战士读报小组,召开战斗经验总结会,每天上一堂政治课、一堂文化课。行军时宣传员就一路鼓动:“快到山顶了”“上了山就是胜利”,在没有敌情时,就以部、科、班等为单位赛歌。作战时更有战前动员、战场鼓动、战后总结,鼓舞战士们顽强作战,英勇杀敌,轻伤不下火线。对白军开展宣传的主要形式有阵地喊话,有时也组织阵地演戏,让敌军官兵来看,以此进行政治瓦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待俘虏不仅有严格的纪律,而且还组织他们开欢迎会、诉苦会,以提高他们的觉悟。愿留下的,就参加红军一起干革命;要回去的,还开欢送会,发给路费,有的被抓回敌军,无形中就帮助红军做了宣传工作。

 

干部教育教材

 

五、培养宣传鼓动人才

 

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叶坪洋溪成立。党校培养了大量革命政治干部,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1933年4月14日,成立了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上为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总路线而斗争为宗旨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研究会,培养了一批理论研究人才。1933年2月4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少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全总苏区执行局联合颁布了《特别通知——关于红色中华的通讯员问题》,要求省、县一级地方党、团、政府、工会以及红军总部和各军区总部,各选定一名《红色中华》通讯员,建立通讯宣传网。

来源: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